海河村的幸福生活
“當時,大伙挺不樂意的,畢竟生活了那么多年,故土難離啊!但是為了修大黑汀水庫,我們還是搬了。前幾天,我們村支書李興軍和村委李艷坤自己花了6000多元錢,給我們村里110多位60歲以上的老人發(fā)了米面?!比涨埃d城鎮(zhèn)海河村70多歲的老黨員李成明高興地說。
“我們搬到這兒以后,縣委縣政府、移民遷建辦、鎮(zhèn)黨委政府沒少幫助我們,幫我們修路、接自來水、安路燈、改廁……讓我們在這兒重新安家!”村黨支部書記李興軍說。
海河村1977年建村,因修建大黑汀水庫,原舊城公社前河東寨村部分村民遷此居住,歷經多年發(fā)展,幸福的陽光溫暖著村子的每個角落,體現(xiàn)了遷西人民舍小家為大家的家國情懷。
為了扶持村集體經濟,2019年,遷西縣移民遷建辦出資120萬元,在村里租了50多畝土地,建設了40個小棚、3個大棚,群眾生活水平顯著提高。
李興軍反復做大家的工作,“這工作也挺難做的,開始有老百姓不認可,我們給村民算了一筆賬,一畝地每年不僅能收入900元租金,自己還能到大棚里打工賺錢,比自己種合適。”大棚建好后,村里對外承包,好多人不看好,出的承包費也不高,關鍵時刻李興軍挺身而出,自己承包了下來。
海河村黨支部書記李興軍
“開始我也沒想要承包這個大棚,但是有人給的租金還不夠給老百姓的地租錢呢,不能因為這個,讓集體負債??!這大棚,即使我自己不賺錢,但是能讓村里老百姓在家門口干活,這就值了!”談起往事,李興軍黝黑的臉上露出靦腆的笑容。
在果蔬大棚打工的村民李樹海說,自從妻子得病癱瘓在床,他也沒法出去干活,現(xiàn)在好了,每天不但能有100元的收入,中午還能讓妻子吃個熱乎飯。“移民遷建辦還要給我們村建一個羊場,到時候我們可以用羊場的羊糞給大棚里的作物做肥料,實現(xiàn)循環(huán)生產,既能夠提高經濟效益,還能夠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業(yè)崗位,我們村老百姓的日子會越來越好?!闭f起未來,他的臉上滿是憧憬。